当前位置: 主页 中文版 设计新闻

10年帮助超过百个被污染河湖重现水清岸绿——这个团队专注“水文章”贡献“水动力”

发布时间 2022-03-24 03:57 查看 喜欢 0

污水处理厂尾水能“养”出湿地公园,站在街面上就可巡检地下管道……在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的2022年“世界水日”到来之际,优化水生态、节约水资源、智慧水治理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让人欣喜的是,“十三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0%、3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5。全国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支撑了国民经济约6%的增长。

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得益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一批批专业力量的潜心耕耘。在湖北武汉,就有一个专注于“水文章”的团队——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下属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市政院”),他们正努力把一个个污水处理厂变成“湿地公园”,用数字化赋能水资源管理,助力数百河湖重现水清岸绿。

 

水节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刚落成的无锡西太湖湿地公园内,芦苇轻荡,清澈水面下,鱼儿游弋,水草翠绿。

这是无锡市新晋网红打卡景点,它的另一个身份其实是无锡首座污水厂尾水生态湿地。“在这里,湿地是纯‘人工’打造,除了地表雨水外,湿地的水都来自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中南市政院无锡分院副院长刘遥介绍。

作为无锡市再生水利用和处理代表项目,占地5.4万平方米的无锡西太湖湿地公园,每天要“吞纳”近2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达标尾水。刘遥告诉记者,尾水经湿地各类水生植物及滤料净化后,水质进一步提升,成为河道水网生态补水重要来源,并用于景观绿化,修复当地生态系统.

 

无锡西太湖湿地公园一角

 
 
 
 
 
 
 
 
 
 
 
 
 
 
 
 
 
 
 
 
 
 
 
 
 
 
 
 
 
 
 
 
 
 
 
 
 
 
 
 
 
 
 
 
 
 
 
 
 
 
 
 
 
 
 
 
 
 
 
 
 
 
 
 
 
 
 
 
 
 
 
 
 
 
 
 
 
 
 
 
 
 
 
 
 
 
 
 
 
 
 
 
 
 
 
 
 
 
 
 
 
 
 
 
 
 
 
 
 
 
 
 
 
 
 
 
 
 
 
 
 
 
 
 
 
 
 
 
 
 
 
 
 
 
 
 
 
 
 
 
 
 
 
 
 
 
 
 
 
 
 
 
 
 
 
 
 
 
 
 
 
 
 
 
 
 
 
 
 
 
 
 
 
 
 
 
 
 
 
 
 
 
 
 
 
 
 
 
 
 
 
 
 
 
 
 
 
 
 
 
 
 
 
 
 
 
 
 
 
 
 
 
 
 
 
 
 
 
 
 
 
 
 
 
 
 
 
 
 
 
 
 
 
 
 
 
 
 
 
 
 
 
 
 
 
 
 
 
 
 
 
 
 
 
 
 
 
 
 
 
 
 
 
 
 
 
 
 
 
 
 
 
 
 
 
 
 
 
 
 
 
 
 
 
 
 
 
 
 
 
 
 
 
 
 
 
 
 
 
 
 
 
 
 
 
 
 
 
 
 
 
 
 
 
 
 
 
 
 
 
 
 
 
 
 
 
 
 
 
 
 
 
 
 
 
 
 
 
 
 
 
 
 
 
 
 
 
 
 
 
 
 
 
 
 
 
 
 
 
 
 
 
 
 
 
 
 
 
 
 
 
 
 
 
 
 
 
 
 
 
 
 
 
 

作为国内率先开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设计的专业团队,中南市政院在华东、华中、西南等地设计实施了一批再生水利用工程,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走进云南省玉溪市研和工业园区,就会发现这个节能生态园区的与众不同。园区隐藏的水管与泵阀设备,将几公里开外的玉溪市第一污水厂一级A达标尾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这里的玉钢、太标太阳能等企业,满足园区的工业生产用水需求。

“这一套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每天能够向工业园区供水2万吨。污水循环利用程度高了,供水厂的生产供应就可相应减少,所以,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是一个节能减碳的课题。”中南市政院副总工程师万年红介绍。

除了给污水“开源”,团队还为供水“节流”。公开报道显示,2019年,全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水量近百亿吨,相当于漏了700个西湖的蓄水量。“部分城镇地区的管网漏损率超过20%,换句话说,假使一个城市的供水能力是100万吨,那有20万吨水因输水管道损坏、渗漏而流失了,非常可惜。”万年红说,管网漏水的管控已迫在眉睫。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将是未来各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中信工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书平说,2016年该院就已开展供水管网漏失率、排水管道入渗率非工程控制技术研究。国内将迎来一批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城市建设,该院正为部分城市编制实施方案,包括采用管道检测、探测技术,DMA分区计量漏损控制技术等办法,进行管道更新与修复、管网升级与重置等。

 

水生态:聚力修复呵护绿水长流

清晨,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不少村民正蹲在河边,悠闲地用河水清洗衣物。如今河边,不见黑臭,只觉鸟语花香,让村民很是开心,“很期待夏天大家下河玩水的景象。”

流经铜盂镇的是练江的支流,四年前还是一条人人避而远之的“墨水河”,最严重的时候,离河几十米都能闻到味道,两岸居民不敢开窗户。汕头市练江综合整治项目在2018年启动,中南市政院参与其中。几年过去,原来当地人不愿靠近的黑臭水体,现在已变成了可供市民休闲的一道景观。

“央地共护一江清水,各方共建生态文明。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对江河湖泊的治理,作为央企,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为绿色发展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中信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志宏向记者介绍。

厦门筼筜湖、武汉东湖、武汉南湖、合肥巢湖,深圳观澜河、湖北香溪河、珠海前山河……在全国多个湖泊的综合治理中,总能看到中南市政院的身影。

从修复黑臭水体,到改善湖水富营养化,再到控制地表径流污染,这个团队为国内众多名湖大川的水生态修复提供解决方案,尤其是创造性研发的极限脱氮除磷关键集成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投药,采用强化生物反应技术,将污水中的硝酸盐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逸散到空气中,正助力被污染的河湖重现一池碧水的景象。

南湖是武汉市第三大城中湖,曾“碧波荡漾、渔舟唱晚”,20世纪90年代起水质急剧恶化,湖岸沿线,楼越建越密,水却越来越臭。中南市政院相关专家介绍,南湖在地理上就像一个“大盆子”,湖汊相对封闭,无活水入湖,治理难度较大。

作为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设计方,中南市政院“量体裁衣”,为南湖量身定制了初期雨水收集及处理工程、市政污水管道配套工程、生态修复、智能化系统工程等提升措施,明确治理方向。去年,南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完工,如今的南湖畔,整体水体无异味,又见水鸟栖息游憩。

 

水智慧:“数字赋能”优化水务管理

每天早晨,武汉市江夏污水处理厂厂长刘赛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中信智慧水务”App,进到出水水质、水量界面,观察江夏污水厂的设备运行状态和工艺运行参数是否异常。

 

 

武汉江夏污水处理厂厂区

 

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刘赛如有“千里眼”,身处污水处理厂之外,也能随时掌握厂内运行情况。“告别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必须到现场观察仪表的人工作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故障处理的反应速度,以及运行精准控制节能等综合管理效率。”刘赛工作的变化还不止于此。

巡检地下管道是刘赛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的城市管线网络深埋于地下,管线出现问题后不易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刘赛说,如今,得益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自己站在街面便能透视地下的管线。只见他拿出手机,用“中信智慧水务”App上的“AR找管”功能对准路面扫一扫,地表之下的输水管道便三维立体地呈现在眼前,直观展示管网空间位置信息,精准匹配真实管线的位置,有效防止挖错、挖爆现象。

“不仅如此,还能实时查阅管网材质、埋深、管龄、类型、流量压力等数据信息,实现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并能极大缓解管网年久难修等问题。”刘赛告诉记者,眼前“聪明”的管网连接着大量的传感器,一旦出现泄露、堵塞等异常情况,就会第一时间报警提示,形成快速反应体系。

 

 

“AR找管”功能演示

 

刘赛工作变化是中南市政院给城市水处理提供的信息化综合管理解决方案的一个缩影。

在防洪排涝智慧化管理中,通过收集区域内排水管网、提升泵站、调蓄池、污水处理厂、河道(湖泊)相关资料,结合区域降雨特征、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统计分析数据,建立数字模型模拟排水闸门调度开启与溢流污染控制情况,实现厂站网湖最优能力匹配一体化调度,改善城市内涝问题;在污水处理厂智慧化管理中,建立“前馈+模型+反馈”的多因子智慧曝气、智慧加药控制方式,对各类预警及异常提供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人工投入。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依旧任重而道远。”万年红说。

 

内容来源:新华社

 

活动快讯

分类标签